序号 | 姓名 | 研究方向 | 照片 |
1 | 代蒙南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地震地质和次生灾害快速评估 |
|
2 | 董家霖 | 考虑参数随机性的最大可信地震震源布置 |
|
3 | 吕响 | 交通系统震后应急处置决策 |
|
4 | 陈尚同 | 城市内涝多尺度耦合建模与排水系统韧性动态增强机制研究 |
|
5 | 郑安庆 | 服务双碳战略的建筑群韧性提升策略 |
|
6 | 李洋 | 监控相机边缘计算系统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接驳技术 |
|
7 | 赵心如 | 恶劣环境地震监控视频特征增强及结构响应监测 |
|
8 | 李宇浩 | 变电站抗震韧性 |
|
9 | 潘博 | 面向数字孪生城市的建筑群自动建模:从单体BIM到城市尺度的语义一致与快速生成 |
|
10 | 许兵 | 沿海城市风暴潮灾害情景模拟与建筑道路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
|
11 | 农云清 | 基于不同风速下树木倒塌概率分析 |
|
12 | 陈卓 | 城市建筑群InSAR-摄像头联合监测预警和倒塌风险防控 |
|
13 | 谢晨胤 | 地震动场快速构建 |
|
14 | 杜育晟 | 混凝土结构增韧补强材料研发与抗震韧性加固技术研究 |
|
15 | 钟志鹏 | 医院韧性提升 |
|
16 | 洪华骄 | 研究方向基于监控相机和边缘计算的结构地震响应监测方法 |
|
17 | 黄志凯 | 配式变电站节点抗震设计 |
|
18 | 吴豪然 | 基于虚拟传感器的震动信息采集方法及处理技术 |
|
19 | 包宇婷 | 震后应急期医疗系统韧性 |
|
20 | 林国彬 |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地震预警 |
|
21 | 赵骥洲 | 基于多智能体协同与深度学习的灾后经济损失动态评估模型研究 |
|
22 | 姜迅迅 | 建筑外围护结构安全监测与韧性提升技术及系统开发研究 |
|
23 | 阮鹏淏 | 基于AI的建筑群基础数据快速获取及地震响应智能计算 |
|
24 | 赵江涛 | 考虑土体非线性的地震场高效模拟 |
|
25 | 佟林彭 | 洪水作用下桥梁结构破坏的物理实验和易损性评估 |
|
26 | 付新豪 | 极端灾害场景下电力系统韧性增强与应急保障能力动态提升机制研究———基于多尺度潮流建模与智能应急调度的协同优化 |
|
27 | 陈建华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建筑群地震破坏快速评估 |
|




























